为深入贯彻常州市未来产业发展战略,精准提升青年骨干在产业分析、项目研判、招商谈判及政策协同等方面的实战能力,近日,“2025年常州市未来产业‘科招先锋’训练营”在市委党校举办。全市各条线、各版块60名青年干部齐聚一堂,开启为期半年的集中实训。
训练营紧扣常州未来产业发展与干部能力提升需求,锚定“懂产业、通技术、善谈判”的培养目标,聚焦“6+X”未来产业赛道,将人工智能、具身智能、合成生物、化合物半导体等前沿领域作为培训重点,通过多维创新举措,构建沉浸式、实战型培训体系。
理论+案例 赋能思维革新
邀请行业专家、政策研究学者授课,通过知识更新,促进思维方式革新。立足常州产业发展实际,深入剖析常州市软件行业现状;通过“精确财务成本分析+企业改造案例”,解析AI赋能制造业路径;以国内外晶圆工艺对比为切入点,探讨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。通过理论学习、案例剖析,帮助学员跳出“经验主义”,从“产业新兵”视角建立对未来产业的系统认知。
课堂+企业 强化实践能力
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,创新实行“企业家授课+实地调研”相结合的教学方式。邀请企业家分享创业成败经验,直击技术突破难点、市场应用痛点;组织学员走进企业研发实验室、生产车间,将课堂知识与产业一线场景结合,帮助学员从技术门外汉变成能够理解产业逻辑的同行者,进而转化为更精准的企业服务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持,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避免“纸上谈兵”。
研讨+协同 激发团队效能
培训班60名学员分两个平行班,每班30人,班内各分三组,共六个小组。开营之初各组选定研究课题,培训过程中,结合学习内容,每周开展小组专题研讨,每月开展班内研讨,双月开展跨班交流。通过不同组队的交流研讨,打破部门壁垒与专业鸿沟,学员们立足自身岗位与专业特长,碰撞思维火花、交流实践心得、凝聚发展共识,既提升了与企业、部门的“对话能力”,又锤炼了团队协作与系统谋划能力,形成互帮互学、协同共进的良好氛围。
此次训练营是市委党校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实践。下一步,市委党校将持续聚焦未来产业发展与干部能力提升需求,不断优化培训内容、创新教学方法,以高质量干部教育培训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,为常州冲刺未来产业制高点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人才动能。
(责任编辑:俞加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