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善于做好群众工作”是我党的传家宝,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功。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,以一定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。注重群众工作中的礼仪,有利于拉近与群众的距离,密切与群众的关系,体现党员干部良好形象。当前全市正在开展“三大一实干”大走访活动,注意入户走访群众礼仪必不可少。在此谈谈个人想法,以期对全市党员干部顺利走访有所帮助。
一、走访前的礼仪
1、事先联系。在国外,提前预约,不贸然上门是最基本的礼貌准则。现在我国很多城市社区群众对于陌生人敲门并接受访问也有抵触。为确保走访顺利,党员干部在访前,应制定细致周密的走访方案,如访问户数、访问路线、访问内容等,最好与当地村委、社区联系,请他们利用告村(居)民书、横幅、宣传平台等在群众中广泛宣传,也可以事先与群众电话约访,消除群众对走访工作的顾虑,方便群众合理安排接受访问时间,提高走访的入户率和成功率。走访时,请基层干部陪同走访,可以减少入户阻力,增加安全保障。
2、准时守信。党员干部事先与群众或基层干部约好走访时间的,应做到严格守时,最好提前五分钟到达。如确因意外情况而不能赴约或需要改期,要事先通知对方。失约或迟到均属不礼貌行为。
3、选好时间。走访时间应以不打扰群众、尊重当地民俗习惯为原则,一般应注意错开吃饭时间、午休及临睡前的时间,提倡利用双休日或晚上时间进行走访。
4、着装亲民。党员干部走访着装应干净整洁、朴素端庄,以能拉进与群众的距离为原则。要保持个人卫生,面容整洁、头发整齐、口腔卫生、指甲清洁。入户走访应佩带工作证件,带好相关走访工作资料。走访过程中严禁在群众家抽烟。
二、走访中的礼仪
1、敲门礼仪
一是敲门力度要适中,避免给群众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干扰。二是一次按门铃时间不宜超过2秒钟。如门上装有“猫眼”、可视对讲门铃等装置,敲门后应退后一步,便于户主辨别身份。三是一般按门铃或敲门三次之后若仍无人应答,以中度声音询问“有人在家吗?”。仍无应答,请做好记录,便于回访。
2、进门礼仪
一是保持微笑,说出问候语。微笑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,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,还可以根据性别、年龄等主动亲切称呼问候群众,这也是对被访群众的尊重。
二是自我介绍,出示工作证。告之身份可以消除村(居)民的戒备心理。
三是说明来意,递上联系卡。进门后,党员干部要主动宣传好全市“三大一实干”活动和开展“访群众求富民良法”的内容和目的,激起群众积极参与的兴趣。
四是到居民家中请换上干净的鞋套。
3、访谈礼仪
一是言谈举止文雅。党员干部走访时应精神饱满、彬彬有礼。交流时身体稍向群众倾斜;站立时挺拔自然、不摇晃、不叉腰、不抱胸;走路时轻捷平稳、大方得体;进入群民家中,不东张西望、不随意走动、不进入与工作无关的房间,不使用群众家中卫生设施。
二是访谈求真务实。党员干部要以平等诚恳态度进行访谈。访谈时心中要有“基本提纲”,有重点、有计划开展访谈。访谈中要注意访宣结合,一方面了解群众家庭的基本情况、生产生活难题和主要期盼,听取群众对地方党委政府聚焦富民、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,另一方面也要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向群众宣传,帮助群众排忧解难。走访中要认真记录,填写好一张入访调查表,记好民情日记,留下联系电话。
三是善用群众语言。党员干部与群众交流语言应清晰简练,声音适中。访谈中应多耐心听取、少夸夸其谈;多说真诚的话,少打官腔;多说老百姓听得懂的口语,少说书面语,善于在拉家长中完成访谈内容。遇到方言交流障碍,可请基层陪同人员做好翻译。
四是防止过激言行。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发生不愉快的事,要注意控制情绪,防止过激言行,不要过度勉强,过度解释。
4、告别礼仪
一是用微笑或握手表示感谢。
二是多说一句暧心话。如“今后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,可以随时联系我们!”
三是提供增值服务。如看到群众家门口有生活垃圾,可以经询问后一同捎带;看到群众上楼拎重物,帮忙拎一下,以实际行动打牢群众根基,深化群众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