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安校园——人脸识别存在的风险

物时“刷脸”支付、用手机时“刷脸”解锁,进小区时“刷脸”开门……如今,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“刷脸”,用人脸识别技术来解决。那么“刷脸”时代,我们的人脸信息安全吗?

人脸识别存在的风险

研究发现,在手机对面放上面具,然后进行光线、色温以及角度的调节。通过几次比对,就能成功解锁手机。而且面具的制作成本并不高,3D打印技术就可以制作出精度尚可的人脸面具或头套。只要不是在极暗或极亮的背景下,通过面具或头套进行人脸识别的成功率高达3成。

另外,现实中也发现有人利用“AI换脸技术”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,而后再通过“照片活化”软件生成动态视频,骗过人脸核验机制,最后从事不法活动。

在专家看来,当下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点,更多集中在存储环节。由于人脸识别应用五花八门,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,大量的人脸数据都被存储在各应用运营方,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。数据是否脱敏、安全是否到位、哪些用于算法训练、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,外界一概不知。而且,一旦服务器被入侵,高度敏感的人脸数据就会面临泄露风险。

增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

主要可以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增强人脸识别的安全性。

从技术上来说可以增加特征点的采集数。目前最简单的人脸识别,只需要采集、提取人脸上的6个或8个特征点就能实现。而复杂的人脸识别,则需要采集、提取人脸上的数十个乃至上百个特征点才能实现。相比于解锁手机,“刷脸”支付、“刷脸”进小区等应用,采集的人脸特征点更多,安全性自然也更高。

此外,继续研发专门针对生物特征的活体检测技术,以有效识别扫描对象的生命体征,降低识别系统把照片或面具当人脸的风险。

另外就是从法律上进行规范。目前,网络安全法明确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。中国民法典也规定,收集、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,应当遵循合法、正当、必要原则,征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,且被采用者同意后还有权撤回。

信息来源:http://www.elecfans.com/d/1382081.html

(责任编辑:黄文英)